新闻中心
有那么一群专业学生,他们想在前头、赶在前头(三)
2025-03-21 18:39:5010
学风培育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好的学风能浸润人心、育人化人。近些年来,学院在学校的科学指导和有效引领下,深入开展“建学风、优学风、促学风”系列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从中涌现出一批以知识探索为使命、以先锋实践为担当的卓越学子,他们想在前头、赶在前头,以先锋之姿在学院的培养下成长蜕变,用实际行动为学风建设注入确定性、正能量。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301班学业成绩
第1名 金韦圳
学习经历:
金韦圳同学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在近两年的专业学习里,他奔着成长去、对着目标追,取得一些成绩。学业方面,他深耕专业理论,获得“学习优秀一等奖”称号;实践方面,他善于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系列具体问题,从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项目申报获批,都是其对社会需求感知力和对已学知识转化力的外在体现,这生动印证学院双化育人(创新人才精英化、专业人才应用化)的科学性、有效性、前瞻性。整体上看,他总能以“终身学习”理念,在实际问题中抓住各类发展机遇,打开成长不同局面。
成长漫谈:
想在前头、赶在前头是思维方式,也是行动模式,其培育于学院学风建设之中,具有育人化人的重要作用。回顾专业学习历程,于该思想的指引中,多想一步、多做一点成为常态,让我在超前完成各项任务之余,有时间、有能力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应对变化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想在前头,就是看向即将发生的事。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各类实践,都有其内在运行逻辑,这要求我把握规律、科学谋划,只有以“钉钉子”精神将预发生的事情、预产生的任务、预碰上的难题进行充分考虑、细致研判,并形成相应的路线图、任务书,才能有超前布局带来的掌控感。赶在前头,就是尽早完成两个闭环。对个人而言,办成事、办好事的自信除了来自掌控感,更源于把“两个闭环(执行闭环、能力闭环)”落实在解决问题的细处、深处,只有自己在交付高质量结果这一执行闭环的基础上,针对过程中呈现的不足进行复盘总结,找到优化方案推动能力闭环,才能真正赶在人前。总的来说,不同青年虽面对不同难题,但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和风丽日中,想在前头、赶在前头是一种向上且有为的处世哲学与人生态度,愿与大家共享。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301班学业成绩
第2名 郭志恒
学习经历:
2024年金秋,郭志恒同学加入了马院,成为了2023届的“最后四个学生”之一。一学期以来,得益于学院的细致关怀,他越发笃定自己的选择。尽管课业繁重,近乎是其他同学的两倍,但他坚信输入和输出同样重要。专业课上,老师的案例、课后作业的设问,都让他受益匪浅。他还担任了校支教队的小队长,并在去年底参加了第十届“田家炳杯”教学技能竞赛,荣获思想政治教育组奖项,成为近百余所高校中唯四的民办高校代表。次月,他的教学设计更获中文核心期刊一等奖。
走出书本,走进人群,人文社会学科让他明白答案在田野中。去年末,他跟随三亚崖州区委和学校开展“公章简并”改革课题论证,村民对政务效率的赞许让他深刻感受到知识的生命力。
学院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让他重视书本之外的能力。翻转课堂让他勇于分享,课后随笔让他与老师深入交流。团队项目如“手绘地图”、思政微课等,让他在合作中成长,快速融入集体。他坚信,做喜欢的事不累,成为想成为的人不难。“学风建设”中,他定会以自己的方式,诠释自己的选择。
成长漫谈: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写过一篇我很喜欢的诗,其中第一句话是No man is an island,被译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马原的观点里,那便是世界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人和环境都不例外。
马院对每位学生的学业成长都给予真诚的关心,为每一位同学无偿开设了专攻英语四级的课程。在专业课间,王艳辉教授都会询问大家英语学习的困难和情况。尽管晚来一些的我并没能参与其中,但浸润在浓郁学风中都让我不断告诉自己要利用好这个精心营造出来的氛围。专业课的老师备课都很丰富,渴望在授课里浓缩最精华的内容并生动呈现,因此我的作业就更要呈现我的思考和归纳,我告诉自己像打磨工艺品一样打磨作业,触及本质的感觉会让矗立在真理大厦前的你有一种轻松感。
功
唐捐,玉汝于成;一面是学习身边老师干一行、干好一行的激情和许多同学不求索取为爱发电的热情,另一面是珍惜自己第二次选择的机会,对得起每个上一秒。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301班学业成绩
第3名 刘漫汶
学习经历:
在学业上,刘漫汶同学对专业充满热情,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为理论学习筑牢基础。大一时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在2024 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C类三等奖。在学生工作方面,刘漫汶同学加入校团委秘书处担任干事,在此期间,这些工作增强了她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刘漫汶同学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在社会实践中,刘漫汶同学加入学校支教队伍送教基层,借此积累实践经验、提升理论修养。通过支教活动,她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提升了教学能力、储备了实践经验。
成长漫谈:
作为yh533388银河的一员,学院丰富的平台,是我们思想启迪的源泉。无论是有关科教融汇的讲座,还是考研系列的培训,都让我们积累了理论知识,还拓宽了学术视野,在学业规划上想得更远,提前布局研究方向。
学院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丰富的实践资源,促使自己不断挑战自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学院举办的“2024年海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志愿服务活动,为我们搭建了自我锻炼的平台,将我们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此外,学院的实践调研项目,让我受益匪浅,如我参与的行业需求调研活动让我们了解到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从中,我明白了在未来发展中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岗位实际需求状况。我们依托学院平台,在学院浓厚学风浸润下,不断提升自我,无论是学业钻研还是志愿服务实践,都努力发挥作用,于学业和实践中积极进取。
优秀学子的成长轨迹生动诠释了学院学风建设"润物无声,立德有为"的育人成效。他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积极的行动能力,在专业学习与品德培养中实现自我提升,并通过自身实践带动更多同学共同进步。这种“成长-反哺”的良性循环,使得优良学风在校园里落地生根,为创新型思政人才的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