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读书修身养德(一)

2025-03-23 18:38:1410

编者按:

在信息纷繁、节奏飞快的当下,“读书”的意义常被简化为获取知识或消遣娱乐的工具。但回望中华文明千年文脉,读书始终被视为修身养德的基石——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精神的淬炼、人格的觉醒。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字句背后暗含着读书对心性潜移默化的塑造:读《论语》可见君子慎独的操守,览《道德经》能悟天人合一的智慧,观《传习录》则窥见“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重提“读书修身养德”恰是对抗精神浮躁的一剂良方——当我们以书为镜,照见的是内心的澄明;以书为尺,丈量的是道德的边界。即日起,本栏目聚焦古今中外的阅读智慧,愿与读者共寻一方书卷天地,在字里行间修得澄澈心性,养出浩然之气。

书籍——指明心灵的方向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深处有一片美丽的绿洲,里边居住着的土著老百姓几千年来从来没有走出过这片沙漠。他们尝试过无数遍,但就是走不出去。有一次,一位英国的冒险家来到了这片绿洲,很奇怪这儿的老百姓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绿洲,因为他用了三天就从外面走了进来。为了了解原因,他让土著人牵上骆驼,带上粮食,寻找走出沙漠的道路,他跟在后面进行观察。结果土著人在沙漠中走了十五天也没有找到出路,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地点。这位冒险家明白了,土著人之所以走不出去是因为他们一走进沙漠就失去了方向,所以就在原地打转。他告诉土著人,让他们每天晚上朝着北斗星的方向前进,永远不要再偏离那颗星星。结果三天以后,土著人就走出了沙漠。

天空中的北斗星能指明脚下的道路,使我们在忙碌困顿时不至于迷失在生活的沙漠中,能一直朝着幸福快乐的方向前进。而在灵魂深处,书籍是我们心灵的北斗星。读一本好书,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比如梭罗的《瓦尔登湖》,你能在其中读到如此优美的句子:“Direct your eye right inward, and you’ll find a thousand regions in your mind yet undiscovered. Travel them, and be expert in home—cosmography.”如同清风沁入心脾,百转千回又沉积在心底。能让自己拨开云雾,看到眼前的,或许是宁静的田园,或许是广袤的原野,或许也是高耸入云的山顶,那似曾在梦中相识的场景,是你心中魂萦梦系的希望所在。指引你去寻找达到那里的道路,引领你不会偏离生命的航向。

我一直认为,引导学生读一些好书是教育很重要的部分,这些经历了千百年,被证明和学习了无数次的学识,可以被译成各种语言,可以被不同的人来转述,不仅可以阅读,还能用来呼吸;不仅可以展现在纸张或大理石上,还能被雕刻在生命本身的气息中。那些正在诵读荷马或普希金原著的学生绝无放浪形骸或奢靡人生的危险,因为这样的阅读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效仿他们的英雄,把心灵最纯净的时光奉献给这些篇章。

有些书中所描述的,可能就是我们自身的情况,如果我们真能读懂它们,领会其中含义,那它们会比阳光和雨露对我们的生命更为有益,或许能让我们从此以全新的面貌看待眼前的事物。有很多人就是因为阅读了一本书,才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书籍本身就是为我们而存在,它给我们说明了许多奇迹,而且为我们揭示了新的奇迹。那些让我们困惑迷茫、不知所措的问题同样也烦扰过智者,没有一个智者可逃过此劫,他们都曾以自己的能力、语言和人生来解答这些难题。正如我们今天无法言表的也许会出现在明天的书籍中,我们今天的思绪也能在昨日的书籍中找到知音与解答。

群星浩瀚,看到它们的人自能阅读它们。烟波浩淼,聆听它们的人自能感同身受。我会把惠特曼的诗“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一遍遍的教给我的学生,告诉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多阅读些有益的书籍,汲取生命的精华,让自己的每一天在汲取知识中充实的度过,不要让人生虚度。无论是哲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在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财富。无数个昨天的努力组成了我们今天的成功,而无数个今天组成了我们幸福的回忆,无数个明天则构成了我们的未来。只有用书籍来充实你的心灵,引导你的灵魂,我们才能真正走出生命的沙漠,才能让人生充满幸福与快乐。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