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读书·修身·养德|我所体悟的《梁家河》(六)

2024-10-07 9:44:4710

yh533388银河书行读书会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主责主业,聚焦“读、思、写、说”四大专业核心能力,采用师生共读、教师领衔、滚动阅读等方式,开展读书研讨、学术沙龙、就业讲座等优质活动,为学生提供与学习相适应、与成长相契合、与就业相衔接的知识服务,扎实搭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交流平台,深度激发产教融合育人效益。

时光荏苒、情怀不变、初心不改。读书会第一期,师生一同研读《梁家河》,走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在党的领袖成长历程中感受黄土高原的温情,体悟时代发展的脉动,自觉将“人民情怀、党性信仰、知识品格、吃苦奉献、责任担当、自强不息”的梁家河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读书会成员张怡萌的阅读书评

跟随习近平总书记脚步

同看七年朝夕繁花相贺

有幸得到机会参加读书会,再次品读《梁家河》一书。读完后颇有所感,是为自己曾经追求速度而“囫囵吞枣”阅读的羞愧,也是对自己时隔三年再次阅读并从中有了真正的认识而振奋。读完《梁家河》,我对自己提出了三个问题——梁家河给予了习近平总书记什么?而作为承载着浓墨一笔、风华岁月的载体——梁家河又发生了哪些改变?以及,所谓“鉴己照人”,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于自己人生厚度又有何种看法?

通篇看完此书,我对它有了一个相对系统的内容整理。《梁家河》一共有四个章节,全文通篇以清晰平和、简单易懂的记叙方式带领读者以青年习近平的视角,走进凝聚中国发展缩影的红色乡村。前两章节记录了青年习近平来到梁家河的背景以及一路跌爬滚打中不断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脱胎换骨”似的成长让他接触到真实的乡土中国,也让他对这片土地融入了深深的感情,这为他后续的崭露锋芒,实现目标,成就价值奠定了坚固基础。后两章则从村民角度肯定了习近平梁家河七年来的成长及工作,让我们能够以村民、朋友、同事等不同的身份了解习近平,走进梁家河并一同见证以梁家河为代表的广大中国乡村繁荣发展的伟大历程。

一、积木成厦庇天下,结水成泽润民生

 “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开篇首章的导读,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总结性地指出陕北高原这片土地对于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重逢告别40年的土地,故人故土、旧人旧事,那些回想了半载人生的记忆不断清晰,而后又与眼前之景渐渐重合,历历在目,不禁感慨万分“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时代造就伟人,伟人成就时代。对于习近平总书记而言,梁家河是挥之不去的乡情,是精神升华的起点,是这七年来的历练让他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密交织起来,而后也为此为目标践行,实现自我价值升华。对于梁家河而言,她用独特山水孕育的朴实乡情,为这里成长的孩子提供积极昂扬的精神劲,这里的孩子走了多远都忘不了她!这里的发展也将随着新中国脚步,结出更喜人的果实。

 “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点,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

第二章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梁家河之旅的展开,十五岁的少年孤身离开家乡奔赴异地,家庭受创、家人分别、未知他乡,放在现在来看,无论哪个对于少年人来说都是难言的打击。对于青年总书记来说,同样如此,他坦言自己也曾迷茫,当过“逃兵”,然而那逃避的路子并不好走,“生存还是毁灭”的最佳解答是咬牙坚持走下去。当“逃兵”的经历让青年总书记“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的誓言深深扎根。北京的孩子,村里的娃,生活条件天壤之别的差异给年轻的知青们带来的落差不小,初来乍到的知青们需要经历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才能融入山村,扎根在当地群众之中。恼人的跳蚤、简陋的厕所、劳累的工作……在千百次烈火撞击中才能历练出百折不挠的利剑。

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回首往年,且执当下。习近平总书记向妻子彭丽媛介绍过去的生活,流利的延川话、大大小小的河沟,山和村、各种当地特色菜,从中流出的情感真挚激动,那是真正融入延安人民群众当中得来的!他将北京孩子与村里娃的身份融合在一起,上山放羊看字典、创造条件去看书、整改社教、参与建坝工程,真正融入了这个小山村,真正把自己当做当地人看“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有此,大事则成矣。

曾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典故告诫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积极履行责任,为人民服务,这不仅是他对政府工作者提出的希望,也是对自己为人民做实事的要求。“向下扎根向阳生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深深实践了这句话。在延安的七年岁月里,他与梁家河的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参与公社管理、整改公社“社教”、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他关心人民,脚踏实地为人民办实事。当谈及人民的需要,他说“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经常吃上肉!”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青年总书记刚上任时大搞“公厕”整改,这些质朴纯粹的关注点似乎难以跟堂堂一国元首搭上边,可正是因为“接地气”,才真正与人民挂上了边,人民生活“暖”心里更“暖”。

 “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笔画,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百年之间,新中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傲人成绩。“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离不开像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先进分子的积极带头作用,红色星火得以遍布神州大地。在不断追求上进的路上,习近平总书记也积极带动身边人一同进步,以身示例为梁家河后续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学习经验。譬如雷厉风行、实事求是、“一碗水端平”的做事风格,在了解群众分粮矛盾后,果断率领大家挨家挨户前往调查;积极带动大家读书学习,整改社教,参加扫盲班;关心民众,心里装百姓,切实关切人民利益办实事……在此影响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进干部,为梁家河的发展增砖添瓦,取得卓越成绩。我也从中收获不少党员干部做事心得和经验,扎根群众不忘本,砥砺前行不怕难。

三、以人为镜,鉴己照人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阔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通过这本书,我仿佛与习近平总书记来了一场面对面地对话,而非以旁观的角度看他人冷暖。通过阅读《梁家河》,我能从中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脚踏实地办事”“深扎于人民群众”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时刻关心着人民的生活和福祉,用实践践行“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的典范。这种为民情怀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通过《梁家河》我更加明白了一个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习近平总书记依然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而后终有机会施展抱负,造福于民。这也让我意识到心态对个人的重要性,此后当有意识地锻炼自我心态,顺时而为,逆时则待;通过《梁家河》我领悟到了领导者的责任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时,不仅关注村民的生活和生产,还积极引导他们走上富裕的道路。这种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品质。

青年总书记在梁家河从少年迈步青年的七年时光,我从中推知自身,思考自我的不足。在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由于父亲蒙冤落难而深受牵连,入团入党申请始终不能被批准,一次次地递交,一次次地拒绝,前前后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写了8次入团申请、10次入党申请,在持之以恒、坚如磐石的努力和意志力下终于获得组织批准,入团、入党,此后更是被推选到了大队党支部书记。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倘若是我,怕是早已深受打击,陷入深深自卑而放弃信仰的坚持,从此一蹶不振。因此更应以此为榜样,学习这种积极向上,追求上进,不怕挫折的精神气。

幸哉!相比前人且看当下,而今的我们有自由、平等的成长环境,有父母、学校、社会、国家保驾护航。以此为基,当铭记前人不易,“向下扎根向阳生长”延续红色传统、接续红色力量,借助现有社会搭建的发展平台,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梁家河》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梁家河更是一个说不尽的地方。不妨到那筑梦的地方去看看吧!


Baidu
sogou